小米入局增程式,晚矣?
日前,有媒體爆料,小米汽車確定開發增程式電動產品,目前正在尋找增程汽車的產品突破點。 雖然上述消息并未得到小米汽車官方證實,但小米招聘官網顯示,小米正在招聘增程系統設計開發工程師、燃油系統工程師、排氣系統工程師等人才。 越罵越火 增程從“落后”變“主流” 它既能讓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和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為它瘋狂打call,也能讓原大眾中國CEO馮思瀚和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對其大肆炮轟。 不過,局勢在近來發生了轉變。“死磕”增程的理想汽車,不僅月度銷量已連續 4 個月突破三萬,而且率先邁過了最難跨越的盈利關,與一眾造車新勢力拉開了身位。 理想汽車大獲成功后,增程式技術路線便擁有了大批擁躉。截至目前,已經有仰望、問界、嵐圖、哪吒、零跑、深藍等新能源品牌相繼入局增程式。長安新能源CEO鄧承浩直言不諱地表示:從市場前景來看,增程無疑將會成為未來數年時間里的主流動力總成之一。 增程一躍從“落后技術”邁進了主流。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增程式乘用車銷量超過30萬輛,同比增長近160%,較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兩位數增長態勢,增程式儼然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提高增量的新賽道。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純電動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31.9%,而插混車型銷量同比增長高達91.1%。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副會長、新能源汽車委員會會長李金勇指出,同樣大熱的插混車型,其工作邏輯也越來越“增程化”。 他解釋,目前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強電混技術,和增程一樣采用大電池,純電續航都達到120KM~200KM,在多數情況下發動機僅用于發電,只有在高速行駛時發動機偶有介入。換言之,眼下的插電混動大多數時候就是增程。 小米招兵買馬入局增程式 從企業發展至今,不論是造手機,還是投身智能家居領域,小米都非常擅長順勢而為。在雷軍看來,小米無需成為最早的那一批創業先鋒,但務必需要在最恰當的時候,以最合適的姿態入局。 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認為,造車新勢力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純電和混動兩條路線缺一不可。即便是幾乎已經成為“增程”代名詞的理想汽車,也在今年宣布進入純電市場。所以可以預見,小米汽車必入局混動。 而混動有兩條技術路線,一是插混,二是增程。插混與發動機技術密切相關,適合于有發動機技術積累的傳統車企,如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而增程式不需要發動機技術,僅相當于給純電動汽車加了一個“充電寶”,更適宜缺少發動機技術積淀的造車新勢力,比如理想汽車、小米汽車。 李金勇也認為,小米汽車沒有發動機技術,如果涉足插混還要使用別人的發動機技術,所以其不會入局插混。而增程式去掉增程部分就是純電動,能做好增程就能做好純電,二者切換自如,“小米的技術路線選擇是對的”。 但當各大汽車品牌蜂擁而入,尚在招聘人才階段的小米汽車似乎姍姍來遲,還能搶上一碗熱乎粥嗎? 李金勇分析,雖然看起來,小米汽車在增程這條新賽道上屬于后來者,但眼下的增程已經與幾年前大不相同,先行者已經驗證了這條路線的可行,而且技術越來越成熟,意味著小米可以享受前人的成果,人才召之即來、來則能戰,“小米會少花冤枉錢、少走冤枉路”。 小米造車重點在生態? 誠然,產品定位決定生死。理想汽車的成功,使得李想被奉為“產品大師”。外界普遍認為,理想汽車的成功不僅在于增程技術路線,更重要的在于清晰精準的產品定位,第一次將目標瞄準親子出行細分領域,開辟了“奶爸車”新賽道,巧妙實現了錯位競爭。 李金勇指出,市場趨勢已經證明,15萬元以下未來將是純電動汽車的天下,15萬元以上則可能給插混提供好的發展空間。那么,小米增程式是要做20萬元以下的增程,還是學理想做大車型,亦或做一款低價格的中型車?目前尚無明確信息。 但李金勇認為,就像雷軍自己所說,做小米的初衷是改變中國產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讓老百姓用上優質的產品,而小米的愿景則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小米在國人心中的形象就是“平價、性價比”,應該將這個思路延續到汽車領域。“外觀內飾與自主品牌的插混看齊,性價比要更高,才有機會,而不是學理想上來就做大車。” 而范永軍則認為,無論是純電、插混還是增程,這些仍然停留在動力層面。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外觀、底盤、續航、安全等水平將差異不大,而且成為品牌入局的必備因素。“換言之,如果你的外觀不時尚,電池不安全,續航不夠長,品質不夠優良,你甚至沒有參賽資格,根本達不到入門條件。” 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而言,電動化只是上半場,真正決定勝負的是智能化的下半場,智駕生態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喜歡華為鴻蒙生態的選擇問界,喜歡家庭舒享氛圍的選擇理想,喜歡蘋果生態的未來會選擇蘋果汽車。 “所以小米汽車成功與否,不在于它走的是純電路線還是增程路線,而在于如何將小米的一系列智能裝備包括手機、電腦、手環甚至家居等與汽車實現更好地互聯,打造一個更具競爭力、更具體驗感、更與眾不同的智能生態體系。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