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做四休三」能否實現?若實施可能帶來哪些影響?有福吧。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市場經濟結果,到處都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做四休三可成為有效緩解產能過盛的方法之一?!?月8日,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做四休三是一個趨勢,可以作為探索。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讓打工人們體驗了一把做四休三的工作制。4月8日,“做四休三”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廣泛熱議。網友評論卻呈兩極分化的狀態,有不少網友表示“體驗了把做四休三,感覺一周過得輕松許多,且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周三休息會打斷工作連續性”“還沒實現雙休,做四休三感覺遙不可及”......
對于如何調整工作的休假機制,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魏琴和全國政協委員熊水龍都有相關建議。魏琴代表提議,每周單休,月底連休五天;而熊水龍委員提議調整雙休日,試點開展“隔周三休”:一周休息1天,下一周休息3天。
“目前我國面臨產能過剩等問題,做四休三,有效減少產能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刺激消費。使民眾能有更多時間來實現生活多樣化,如美食、娛樂、旅游等。”蘇劍表示,做四休三同時也相當于減少了每個人的勞動供給,能緩解就業壓力,變相增加勞動崗位。從長期來看,對于提高大家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存在感提供了支撐。
現實和理想,永遠都有差距。對于民眾來說,最好是不要上班,工資照發。這當然不現實。于是,在實現一周休兩天的目標之后,下一個小目標,自然就是做四休三了。 它反映了社會發展和國民福利水平,更重要的是,這與最近熱議的加班問題一脈相承,都是勞資雙方的博弈。
博弈可以,矛盾是運動的動力。但博弈的良性結果,應當是一種利益平衡,它受制于現實條件。超現實的博弈,就會破壞生態平衡,最終誰也沒有好果子吃。 我們現在,真的有條件做四休三了嗎?
生產力是否足夠強大?討論休假前提是帶薪,否則,你愛怎么玩就怎么玩。企業是工資福利的來源,員工少上班,工資還要照發,那就得看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能否支撐得了。
總體而言,中國還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經濟體。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與人口紅利一道,被視為過去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動力之一?,F在經濟發展了,科技進步了,是不是就可以松口氣了?答案是否定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了2021年世界各國人均GDP, 人均GDP全球最高的十個國家為盧森堡、愛爾蘭、瑞士、挪威、新加坡、美國、冰島、卡塔爾、丹麥和澳大利亞,數字從6萬多到13萬多美金不等。世界第一的盧森堡人均GDP高達136701美元。中國大陸(12359美元)人均GDP排世界第60位。當前,就算是人均GDP最高的北歐小國,也沒實現普遍做四休三,僅有部分國家小范圍試點。這種小范圍的試點,其實并沒有多大意義。就算在我國,5天工作制也只是一種上限,國家并不禁止有條件的企業實行5天以下工作制。所以,總體上,全世界高收入國家都沒有普及做四休三。
反觀我們的現實,企業不僅無法做四休三,相反是拼命要求員工加班。而政府呢,也在提倡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然而,盡管如此,不少企業仍效益低下,倒閉潮不絕于耳。不少地方政府財政在賣房賣地難以為繼的大背景下,入不敷出。社保改革的大方向是延長退休年齡。您覺得,這樣的大背景下,談做四休三現實嗎?
相關言論的濫觴,值得警醒。雖然這些言論的專家,打的旗號仍是有利于促進消費,促進經濟發展。但勞動才能創造財富是基本常識。大家都去玩了,福利不會從天而降?,F在國家發展了,條件好些了,但艱苦樸素,勤勞勇敢的立身之本不能丟。同時,勞動者權利應當維護,但不顧現實,挑起勞資對立,是另一種極端。
與其做四休三,還不如做夢,夢里啥都有。
專家這個說法是扯淡,我也覺得扯淡了,步子邁的太大,顯得很搞笑。
你不要說什么做四休三,先落實雙休吧。
我現在只是說落實雙休,我并沒有要求落實8小時工作制。
因為雙休比8小時工作制,更容易落實一點。
你看現在大多數人的工作,簽的合同是早上9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
早上9點確實上班了,但下午6點,下不了班。
工作沒做完,你得老老實實坐在座位上。
就是很多人,在周一到周五的時間,天天加班的情況下,就期待著周末有兩天的休息時間,因為已經加了5天的班了。
注意哦,我說的不是不是上了5天的班,說的是加了5天的班,身心俱疲,就想回去躺兩天,但這都很難做到。
每到周五,很多人內心都很惶恐,很不安,害怕突然被領導安排個工作,那周末就沒得休了。
所以啊,大專家,不要侃侃而談,先想辦法落實雙休吧,別想著做四休三了。
酒要一口一口的喝,步子要一步一步的邁。
做四休三是純扯淡,因為摸魚是人類天性,
上過文職工作也知道這么干效率有多低。
比如,周一的時候事情還沒來,周二快下班的時候來了,周三白天沒干完,周四干一干能干完。
如果五休二,這周起碼能進入下一個階段,
做四休三,大概率周四也懶得交了,直接又拖到下周一。
原本五天以內的周期,有可能七八天,
絕對各個環節效率很低,企業或者單位為了避免這個低效率,就得找人周末原廠辦公或者值班,換湯不換藥。
休息的時候隨時待命,休也休不好。
但我強烈反對調休,這才是當然要改的,我們是人,是勞動者,休假不是耍猴呢。
以后遇到傳統節日,直接把假期放在當周末,連著周六周日一起休就得了。
這樣小長假會多出來很多,又刺激經濟又舒心,也不用假日辦年年找罵。
而且別總罵韓國偷節日,
韓國只要偷過來的節,都不調休。
“做四休三”,相當于每周增加了一天假期,如果一年按50周計算,相當于全年增加了50天假期。中國要立刻飆升為全球假期天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擁有如此多的假期,這是無數打工人的夢想啊,晚上做夢都能笑醒。
中國的企業和政府單位那么多,形態各異,“做四休三”或者“一周休息1天,下一周休息3天”或者“每周單休,月底連休五天”這種一刀切的模式都無法滿足企業或者打工人的現實訴求,就連現在的雙休都還未能全部落實。
現在全球假期多且幸福指數高的國家,大部分在歐洲或者南美。通常都是可以自主掌控的帶薪年休假天數足夠多,員工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休假。即便每年不能把全部假期用完,沒有使用的帶薪年假期在年底還能折算成現金。
同時,這些國家通常勞工保護很嚴格,對于法定假期和周末保護的很嚴,企業如果白嫖員工的假期,會受到嚴厲懲罰。
而在中國,打工人就連周末雙休甚至法定假期還保不住。有良心的企業,給你個加班費,補償你的損失;“無良企業”只會白嫖你的周末和法定假期,連個加班費甚至打車費都沒有。
這些法定假期和周末,在你的休假系統里是沒有記錄的。你如果想提交加班,領導可能還不批。
而對于帶薪年休假,員工如果要休假,需要提交申請,系統里有記錄。你用了一天,就少了一天,你不用,假期天數還在里面。有記錄可查,受法律保護。
要讓打工人既能提升工作效率,又能享受假期,建議增加帶薪年休假天數,讓休假天數掌握在員工自己手上,受法律保護。員工平時提升工作效率,然后與領導達成一致,靈活安排自己的休假。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