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圓桌】天津這份民生“大禮包”,請查收!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每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的民生舉措,都格外受到代表委員的關注。
兜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萬人,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1000戶,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2所、增加學位2萬個,加快市人民醫院、環湖醫院、第三中心醫院等改擴建,組織一批名家經典惠民演出、文化場館展覽展示,發放數字體育惠民卡5萬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沉甸甸的民生“大禮包”不僅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也為津城百姓勾勒出2024年的幸福圖景,凝聚起團結奮斗、向著美好生活不斷前進的力量。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辦好群眾滿意的“家門口”新優質學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我們將積極應對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從學位供給、資源配置、內涵建設等方面著手,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市人大代表、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表示。
在學位供給方面,今年,市教委將繼續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萬個。除新建項目外,缺口大的區將“一校一案”制定挖潛擴容工作方案,采用充分利用現有校舍資源、改擴建教學樓、盤活閑置資源、開辟地上地下活動空間等方式,在不產生大班額的前提下,進一步增加有效的學位供給。“針對大家關心的高中學位供給,按照我市普通高中資源建設行動方案,今年計劃新增7000個高中學位,推動各區因地制宜挖掘校舍資源潛力,推進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社團活動室、數字校園建設。”荊洪陽表示。
同時,在資源配置方面,市教委將指導各區制定中長期教師隊伍發展規劃和3年行動方案,科學規劃并統籌使用各學段教師編制,持續深化“區管校聘”管理改革,優化教師配置,有效應對生源變化帶來的影響。完善緊密型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機制,加大骨干教師交流輪崗力度,辦好群眾滿意的“家門口”新優質學校。結合實際,優化招生計劃安排,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通過集團化辦學、城鄉結對幫扶、實施“強校工程”等方式,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在內涵建設方面,我市將持續鞏固深化“雙減”成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作業設計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大力加強科學教育,滿足學生在校學足學好的需求。大力推進30所“品牌高中”培育,深化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示范區、示范校建設,構建規范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切實提高育人水平。
將基層醫療機構納入“防護網”
助推心腦防治一體化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加強醫療健康服務的相關舉措處處體現著民生溫度。”市政協委員、市胸科醫院黨委書記郭志剛表示,近年來,市胸科醫院的發展顯現出我市持續優化醫療資源均衡布局的成效。
“2014年,胸科醫院海河院區啟用后,不僅救治能力、醫療水平得到極大提升,而且作為我市胸痛聯盟主席單位牽頭整合醫療資源、完善區域救治體系,全市建成28家胸痛中心,使城鎮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連續8年下降,逐漸形成的‘天津模式’在全國推廣。”郭志剛表示,隨著今年1月15日和平院區的啟用,市胸科醫院進入海河、和平雙院區一體化管理、同質化醫療、錯位化發展的新階段。和平院區將側重急危重癥救治,各臨床專科配備的重癥床位數超過總床位數的一半,設備儀器實現先進、快速、精準,心肺疾病救治能力已達國內外最高標準。
郭志剛表示,圍繞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市胸科醫院近年來一直多措并舉、精準發力。“醫院與全市9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合作關系,推動胸痛救治單元、胸痛救治點建設,暢通培訓、會診、轉診渠道,賦能基層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助推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落實。”郭志剛說。
市胸科醫院和市環湖醫院作為我市心血管、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掛靠單位,目前正在聯手推動心腦血管疾病聯防聯治。郭志剛建議,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致殘率處在各類疾病前列,兩大疾病同根同源,具有相同的危險因素和發病機理,因此,防治管理策略相通,實現心腦融合是未來防治的大方向。針對心腦防治一體化建設,各級醫療機構應該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特別要將基層醫療機構納入“防護網”,不斷破解診療難點、打造服務亮點,服務我市心腦血管病患者。
深化“三醫”聯動改革
提升百姓健康獲得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實施提升醫療質量、患者體驗與改善護理服務專項行動,拓展藥品、醫用耗材集采成果。
在今年天津政協會議上,民進市委會帶來一份相關提案,建議從構建有序診療新格局、完善保障制度并加強監管、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3個方面著手,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深化我市“三醫”聯動改革。
民進市委會建議,取消藥品耗材加成后的醫療服務價格補償須監管落實到位,可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落實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醫保資金結余留用制度,包括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發揮中醫藥在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特色優勢;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促進人才跨越式發展;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夯實基層人才;持續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增強醫療服務連續性和便捷性。
同時,創新醫藥供應保障,支持醫藥科技創新,推動仿制藥質量提升和替代使用;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健全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體系,建立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推動藥品保供穩價;促進規范合理用藥;加強藥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全流程監管。
民進市委會提出,從保障側,提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綜合保障能力;從供給側,減少群眾對醫院的直接支付;從需求側,強化“健康第一責任人”,形成科學合理的健康觀和就醫行為。
優化就業創新生態
讓青春之花在火熱實踐中綻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落細穩就業政策措施,著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在津來津就業創業。
“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領域的重點群體之一和重要人力資源,其充分就業有助于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人才根基。”市政協委員、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高分子化學研究所副所長萬相見說,要優化就業創新生態,幫助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為廣大青年提供施展才干的廣闊舞臺,讓青春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如何走穩就業創業路?萬相見認為,既要個人“努力”,更需要全社會“合力”。他表示,從政府部門角度,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高端產業,鞏固比較優勢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基礎,構建培育產業集群,以經濟發展帶動人才吸引力。作為輸送人才的重要平臺,高校也要不斷優化升級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構建系統化的就業創業課程體系,貫穿整個大學階段,要分階段開展相應就業創業指導;壯大師資隊伍,建立“就業創業導師庫”,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校內外專家、校友資源、企業負責人等走入課堂,對學生就業創業進行針對性指導;與我市人才服務中心等部門密切溝通,大力度宣傳我市人才政策、創業就業政策,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生態環境;多與企業合作,入企拓崗,實現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幫助高校畢業生走好職業生涯第一步,需要用人單位筑好溫暖的‘巢穴’。”萬相見說,各類企業在明確自身發展的基礎上,應重視學生薪酬福利和成長的需要。一是盡量提高薪酬的外部競爭力,與其他新一線城市相比應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二是要做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滿足員工成長的需求;三是盡可能為有需要的畢業生提供公租房、定向配租租房,增強學生在津生活的幸福感。
記者 張雯婧 徐楊 孟若冰 韓雯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