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全年紅”――2023年吉林省經濟運行綜述
2023年,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延續“開門紅”“半年紅”“三季紅”之勢,順利實現“全年紅”。
這是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績單。
細觀其中,增速之變背后反映出的,是我省農業實現快速增長,工業增速明顯加快,服務業發揮引領作用,三次產業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昂首步入充滿希望的新一年。
亮眼的數據引起了諸多經濟專家學者的關注。
“吉林省2023年取得了6.3%的經濟增速,高出全國1.1個百分點,可謂‘全年紅’。在結構上也有不少亮點,服務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增速均提升較快,新能源汽車等升級類消費需求比較旺盛。”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熊園認為,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之下,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十分可喜。
吉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高蕓在研讀我省經濟數據后表示,這一成績證明了我省經濟克服了諸多困難、挑戰,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果,反映出全省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發展質效進一步提升。
吉林大學東北與東北亞研究院副院長趙新宇則表示,這充分展現出我省區域經濟復蘇的內生動力和良好勢頭,表明吉林全面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看一產
――糧食喜獲豐收,農業強省建設步伐穩健
2023年,我省糧食總產量達837.3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較上年增長21.14億斤,為每個中國人的飯碗多貢獻了1斤半的吉林糧。
心系國之大者,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這份答卷怎能不叫人欣喜?
在種糧這件事上,吉林始終自我加壓: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落實防災減災措施,造良田、用好種、推良技、優農機、強主體,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
不僅如此,據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鐘東介紹,2023年,我省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代化大農業穩步開局,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同步提升,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正如鐘東所言,我省處于農業現代化的第一方隊,全省堅持以“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作為引領“三農”發展的根本方向,啟動實施了“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萬億級農業及農產品加工和食品細加工等重大工程,率先邁出農業強省建設步伐,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農業現代化建設成績喜人。
與此同時,全省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肉牛飼養量增速達9.9%,居全國第一位;豬、羊飼養量增速分別達2.3%、3.7%,均居東北三省第一位;梅花鹿飼養量達78萬只,居全國第一位。
優勢特產品居全國前列,人參產量及鹿茸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黑木耳產量達118.4萬噸,居全國第二位。
生態漁業發展較快,推廣稻漁綜合種養95.39萬畝,創歷史新高;漁業產值同比增長9.2%。
這一年里,省內農業重點項目加快實施,帶動一產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2.7%。高標準農田建設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年建設高標準農田791.2萬畝,完成率209%,居全國第三位。保護性耕作保持全國領先,“梨樹模式”提質擴面,保護性耕作擴大到3700萬畝。
趙新宇表示,隨著“千億斤糧食”、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千萬頭肉牛”等工程實施推進,我省在農業強省建設上邁出實際性步伐,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的加速發展階段。
看二產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工業是經濟發展“壓艙石”,具有“頂梁柱”意義。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比前三季度提高2.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
分重點產業看,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
全面發揮汽車產業壓艙石作用,啟動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
全力打造世界級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集中力量推動238個“上臺階”工程項目加快建設;
推動長春市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城市;
全年省屬口徑整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16.7%和17.6%,其中紅旗品牌產銷分別增長12.5%和13.1%;
一汽解放全年銷車24.17萬輛,同比增長47%;
一汽-大眾累計完成終端銷售超191萬輛,同比增長4.8%。
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
中車長客成功研制國內首列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系統車輛、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等新產品,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圓滿完成杭州亞運會運營保障任務;
加快推動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吉林一號“一箭41星”創下中國航天發射一箭多星新紀錄;
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一期項目建設完成,三一風電、遠景能源、正泰新能等項目建成投產。
紡織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
全面打造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地,接續出臺碳纖維產業發展2.0版政策措施,組建成立吉林省碳纖維產業聯盟,推動碳纖維產業加快發展;
目前我省原絲、碳纖維產能均位居國內首位,吉林化纖、吉林碳谷、國興碳纖維等產業鏈企業實現高速增長。
新能源產業動力澎湃――
全力打造“陸上風光三峽”,建設清潔能源全鏈條體系;
年末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煤電;
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19.0%,風力發電量累計增速連續10個月位居全國第一。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2.0%;
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10.2%;
新產品保持高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3.6%;
動車組增長157.1%;
風力發電機組增長47.6%;
碳纖維增長38.3%。
省工信廳副廳長宋曉輝表示,給力的數據,得益于全省工信系統統籌強化穩增長、優服務、強保障各項工作舉措,堅持每月開展集中攻堅督導行動,分季度出臺穩增長政策措施,著力加強企業生產運行監測調度,深入重點企業開展包保服務,確保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穩定運行。
看三產
――多領域消費旺盛,旅游業發展全面恢復
眼下這個冬日,腳下這片熱土上最火熱的,非吉林冰雪莫屬。
全網矚目的廣西“小砂糖橘”與吉林“小霧凇”雙向奔赴;長白山腳滑粉雪、泡溫泉,體驗霧凇漂流;打卡延大網紅墻、朝鮮族民俗園、恐龍王國;置身長春冰雪新天地體驗萬人蹦迪;在查干湖體驗千年漁獵文化;龍嘉機場數據屢被刷新……
肉眼可見的繁榮場面,自然會在數據上有所體現。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全年,我省接待國內游客3.14億人次,同比增長172.8%,恢復至2019年的126.5%;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277.35億元,同比增長242%,恢復至2019年的107.3%。
“我省旅游業發展已全面恢復,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省文旅廳副廳長陳思宇堅定地說。
游客蜂擁而至,拉動了旅游消費。攜程網數據顯示,2023年我省酒店產品交易額同比增長187.8%,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284.4%;門票產品交易額同比增長238%,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575.4%;度假產品交易額同比增長566.7%,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2.2%。
包括旅游消費在內,進入三年新冠疫情轉段后的第一年,人們的接觸、交流更加密切,消費品市場隨之快速恢復。
升級類消費需求不斷釋放,限額以上金銀珠寶、化妝品和體育娛樂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35.9%、23.4%和14.9%。
新能源汽車消費旺盛,全省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新能源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41.6%,拉動限上消費品零售額4.2個百分點。
實體消費紅紅火火,網絡消費自不甘示弱。
根據第三方大數據監測,2023年,吉林省網絡零售額突破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4%,增速居全國第一位;農村網絡零售額近470億元,增長31%,增速穩居東北板塊首位;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30億元,成為外貿新增長點。
一幀幀美好的畫面、一組組給力的數字,勾勒出全省第三產業蓬勃的向上勢頭。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占GDP的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3.9%。
“從數據看,無論是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占比,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或者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的占比等,都說明經濟的穩中有升。這得益于政策的制定,居民收入的增加,需求的逐步增強,供給結構的優化調整和新舊經濟動能的持續轉換。”高蕓認為,總體來看,我省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發展的要素條件在不斷積累增多,這一發展態勢為有力推動宏觀經濟向潛在增長率回歸奠定了基礎。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推動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的開篇之年。勤勞勇敢的吉林人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持續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譜寫吉林全面振興新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