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民幣貸款增速連續13個月全國第一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月18日,記者從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獲悉,2023年末,全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77萬億元,同比增長15.8%,貸款增速連續13個月位列全國第一,全年貸款新增1.06萬億元。
金融活,經濟活。經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充裕的信貸資金支持。2023年末,安徽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7706.7億元,同比增長15.8%,較上年同期提升0.47個百分點,較年初增加10586.5億元。從全年增量上看,列全國第7位;從增速上看,列全國第1位。2023年末,安徽省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82561.4億元,同比增長10.8%,較上年同期下降1.57個百分點,較年初增加8068.7億元。從增速上看,列全國第9位,中部六省第2位,長三角第3位。
資金是經濟發展的底氣之一,資金活躍的地方,往往充滿活力。我省用足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優化資金供給結構,通過“再貸款+”模式,不斷豐富工具應用場景,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普惠金融等領域。2023年,全省各類再貸款再貼現累計使用1852.6億元,同比增長13.52%。同時執行降準政策,共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嚴格落實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考核降準政策,兩項政策共釋放資金203.3億元。
新增貸款都投向了哪里?我省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引導更多信貸資源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我省出臺《金融助力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穩增長促發展強信心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以多種途徑提升小微企業金融供給。2023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1.2個百分點。同時開展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打造以“新農貸”為拳頭產品的涉農信貸品牌,“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涉農金融服務水平。2023年,涉農貸款新增4245億元,同比多增693.6億元。針對科創企業“信貸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核心問題,我省在全國首創“共同成長計劃”,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同成長計劃”項下共對接企業1.6萬戶,發放貸款844.3億元。另外,我省建立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實施“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專項行動,引導中長期資金向基建和制造業等重點領域集中。2023年,基建貸款新增2149億元,同比多增425.8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1.2%,連續兩年保持50%以上增長水平。
此外,我省推動落實利率政策,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一方面,我省繼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推動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力度。2023年12月,全省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43%,同比下降53個基點,其中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76%,同比下降19個基點。另一方面在配合住建部門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基礎上,結合全省房地產市場運行實際,及時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調整首套存量住房貸款利率,不斷減輕居民還貸壓力。2023年12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99%,同比下降32個基點。(記者 徐慧媛)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