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顯示:近70%沈陽大學生月消費1000至2000元
開學啦!沈陽大學生生活費要多少
近70%沈陽大學生月消費1000至2000元
日前,沈陽各大高校陸續迎來開學季。大學生的“開學裝備”和消費水平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那么,在沈陽的大學生每月消費情況怎樣?他們主要支出的項目是哪些?
近日沈陽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沈陽市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近70%沈陽大學生月消費1000至2000元。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男同學主要的消費在吃、穿、社交活動等方面,女同學的消費主要以生活用品、服裝穿戴為主。
此外,戀愛和旅游兩項也是現今大學生不可或缺的消費類別。
超七成學生生活費來自家庭提供
大學生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2年全國共有高等院校3013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655萬人。數量龐大的在校大學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往往對社會整體消費形成一定的影響。
近日,沈陽市消費者協會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發布了沈陽市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記者從報告中獲知,本次調查對象為全市多種類型高校在校大學生,包括部、省、市所屬多層次綜合性和專業性院校,涵蓋文史、理工、藝術等不同學科專業。調查顯示,月消費情況分為四檔,其中600-1000元占13.83%,1000-1500元占35.16%,1500-2000元占32.28%,2000元以上占18.73%。
大學生獲取生活費的途徑趨于多樣化,但家庭這一經濟來源仍是主導。其中超七成學生全部來自家庭提供,超兩成學生部分來自家庭,部分靠自己賺取,還有2.88%的學生全部靠自己賺取。
李明在沈陽一所工科大學就讀,9月開學上大二。他告訴記者,由于家住外地,所以父母每個月給自己生活費用1500元。李明坦言,自己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母親身體又不好,患有糖尿病,每個月光吃藥就得1000元左右,所以他想減輕父母的壓力,選擇周六、周日去沈陽一家快餐店里打工,每個月收入也有幾百元,這樣就可以為父母省下500元。
劉炳延在沈陽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習,今年已經上大四了,因為是體育生,所以從吃到用都要比普通學生多花費一些,他一個月的生活費是2500元。
吃飯花費占“大頭” 戀愛后花錢更多
沈陽的大學生消費結構是啥樣的?報告顯示,主要是以餐飲消費為主,其他消費為輔,多種消費類型并存的多元化消費結構。這種消費結構與該群體尚未經濟獨立,以及大學生活的多樣化需求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用途主要有餐飲、學習用品、生活用品、通訊、娛樂、服裝穿戴、社交活動、戀愛、旅游、美容護膚等。大學生每月生活開銷中,伙食費用仍然占據支出“大頭”。其中500元以內(包括500元)占9.8%,500-1000元以內的占56.77%,1000-1500元以內的占23.34%,1500-2000元以內的占6.34%,2000元以上的占3.75%。
據了解,沈陽各大高校食堂一頓早餐的價格為4元-8元,中餐及晚餐在10元-18元。也就是說,如果僅在校內用餐,每月花費700元-1000元均為正常范圍。這方面,男生要更多一些。
李明給記者算了筆賬,他每個月吃飯早餐要5元,午餐不超過12元,晚餐最高12元,再加上買一些水果或牛奶、酸奶等,加一起差不多1000元,剩下500元基本上買一些學習、生活用品和通訊費,還有要留200-300元用于其他支出,如與寢室同學聚餐、學校里社團活動等等。李明表示:“我現在還沒有處女朋友,會少花很多錢!”
大學生吳迪告訴記者,他的大部分錢都花在飲食上,其他用錢都是網上購物。
“我沒有記賬的習慣,但一般情況下,不吃早餐。剩下的基本都在學校食堂吃,一個星期有一兩次點外賣,中餐在15元至20元,晚餐15元左右,此外每個月還要花100元左右買書,每個星期寢室的人還會輪流請客吃頓大餐,一頓飯最少200元。
“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1600元,每個月到月底就感覺不太夠用。”大二學生張建雷告訴記者,他一天在食堂吃飯的開銷一般在30元,但自己的朋友挺多,每個星期都要出去聚一次餐,這筆開銷不少。
中國刑警學院22級學生姜雨禾也給記者算了筆賬,他上個月支出2300元,其中在校吃飯1200元,通訊費40元,外出娛樂400元,購買生活消耗品、飲料、水、零食等200元,購買學習用品(除每學期第一周購買書籍花費400余元以外)60元,外出交通費50元,其他不固定支出(醫療、購買禮物、購買服飾、洗衣服、寄快遞、購買電子產品配件及消耗品等)350元。“這些費用基本都是家里提供的,多的時候不會超過2500元,少的時候也差不多得有2000元。”
肖凱是中國刑警學院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大二的學生。他告訴記者:“我一個月生活費1700元,吃飯的話只在學校就差不多900元,電話費30元,水果100元, 周末的話一個月一般出去兩三趟吧(每次基本都是看個電影吃個飯,每次100元),日常的生活用品200元,剩個300元做機動用。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大學生都表示,戀愛后開銷會增加。“大多數時候出去約會都是AA,每次吃飯+看電影+逛街+小零食+購物至少要200元。所以戀愛后的開銷很明顯比之前增加了。”沈陽師范大學大三年級的劉芮含告訴記者,談戀愛后自己向家里多申請了500元生活費。她是學服裝表演的,在化妝品上,每個月開銷就上千元,戀愛后又加了一些費用,家里每個月給2500元,自己偶爾周六周日還去校外兼職。
網絡消費增加 消費維權意識增強
在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迅捷方便的互聯網深深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大學生消費表現為實體消費和網絡消費相結合,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改變非常明顯。在上述報告中顯示,沈陽的大學生在實體店購物占3.17%、網絡平臺購物占18.73%、實體店和網絡平臺都購物的占78.1%。網購月消費金額分別為:50元以內占8.65%,50-100元占26.51%,100-200元占24.21%,200元以上占33.72%。這種消費習慣的改變不僅體現在生活購物消費上,還改變著大學生的日常餐飲方式,網絡外賣已經成了部分大學生餐飲的重要內容。
但是,在校大學生的理性消費仍然存在不成熟的因素。比如容易受到團購拼單、直播帶貨、打折贈送、紅包返點、大額優惠券等商家眾多的促銷宣傳手段和各類廣告及營銷策略影響,沖動消費和盲目消費,購物時往往購買的不是必需品,消費存在不成熟現象,此外,還有一些大學生對網絡借貸風險防范意識不足。
沈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辦公室主任李森建議,大學生在學校生活要以學業為主,應嘗試制定用錢計劃,如每月伙食開支、購物開支、娛樂開支分別在總開支中占比多少,同時在購物時也應堅持理性消費原則,按需購物不攀比。要避免“初富末窮”情況出現。
(遼沈晚報記者 赫巍利)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