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拿出方案 寧夏為“科創中國”行動打樣
【聚焦科技自立自強?看招】
◎本報記者 王迎霞 通 訊 員 王金霞 楊 清
兩年前,銀川躋身首批“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獲此殊榮的,全國僅有四席。
寧夏要讓這一“國字號”榮譽永葆芬芳。
4月8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科創中國”寧夏行動的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協調推進‘科創中國’銀川創新樞紐城市建設”被寫進五個重點任務之一。
“‘科創中國’寧夏行動啟動3年來取得了初步成效。這次我們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方案》,就是要讓科技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給這一品牌打樣。”寧夏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陳紅纓表示。
“年度重點”為風向標
“科創中國”是中國科協為促進科技經濟融合所打造的工作品牌。2020年5月,寧夏行動正式啟幕。
讓企業家找到科學家、讓科學家找到企業家。寧夏科協積極推進銀川市“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建設,初步建成“科創中國?寧夏中心”平臺,組建科技專家服務團常態化開展科技服務,舉辦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學研融合論壇。
單是銀川,答卷就很漂亮。
銀川市與中國金屬學會等4家全國學會簽訂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組建中國(銀川)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聯盟、銀川都市圈裝備制造產業聯盟,形成建設中國“新硅都”戰略研究等調研報告,舉辦融合論壇10余場。
經中國科協綜合評估,2022年,銀川市在全國65個“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樣板間建設綜合排行榜中位列第18位。
創新魅力,大放異彩。
今年1月,在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科創中國”寧夏行動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為2023年度重點工作推進實施。寧夏科協兩度書面征求33個部門單位的意見后,《實施方案》呼之欲出。
“五個建設”為著力點
翻閱《實施方案》,寧夏將以數字平臺、產學研協同組織、創新樞紐城市、產業創新能力、服務機制五個建設為著力點,全面推進“科創中國”寧夏行動。
擺在首要位置的,是強化數字平臺建設。
2021年8月,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寧夏科協建成“科創中國?寧夏中心”平臺,這是助推創新資源匯聚和供需對接的有力抓手。
經過一年多的運行,該平臺目前已匯集企業需求454項、科技成果資源1750項,入庫專家593人、組織機構408家,發布各類資訊3801條、視頻223個、技術路演21個,重點為銀川市跟進需求對接服務188項、成功簽約項目17項。
未來3年,寧夏要加強推進平臺科創網絡建設、集成融合全域創新資源、圍繞產業鏈升級“三庫”等5項工作。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以產業需求牽引科技供給,以組織賦能帶動資源集聚。
“我們還將統籌完善產學研協同組織建設、深入推動重點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建設、全面加強科技人才服務經濟主戰場機制建設?!睂幭目茀f二級巡視員趙文象說。
高端智庫為“后援團”
2022年,隨著“科創中國”銀川都市圈智能制造區域科技服務團的組建,銀川、石嘴山及吳忠三市的制造企業有了強大“后援團”。
這是由寧夏機械工程學會聯合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菲麥森工業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成立的服務團,馬玉山院士為領銜專家。
為支撐“科創中國”平臺,寧夏共組建了16支這樣的科技服務團。共300多名專家學者活躍在產業一線,為企業發展解難題。
人才聚合了,技術才能集成,服務才能聚力。
寧夏科協組織開展“院士專家寧夏行”活動,2020年以來共邀請28位院士、101位專家來寧夏開展學術研討、技術指導365場次。
《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正好與之相映襯。
到2025年,寧夏力爭實現工業園區科協全覆蓋,建設60個左右貫通重點產業創新鏈的新型協同組織;科技型企業達到4000家以上;培育10支全區學會示范科技服務團隊伍,建設15個學會服務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站、30個青年博士科技創新服務站,推廣3―5個科技經濟融合發展的典型示范模式。
舉一綱而萬目張。下一步,寧夏科協將明確措施目標,制定任務臺賬,確?!翱苿撝袊睂幭男袆庸ぷ髀涞匾娦А?/p>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