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登記市場主體中,企業占比提升7.7個百分點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子軼 通訊員 吳磊 牟爽
700余萬市場主體,是我省經濟運行的“細胞”單元、經濟發展的力量載體。今年以來,各行各業市場主體漸漸“活起來”“忙起來”“熱起來”。截至3月底,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發展情況好于預期,新登記企業占新登記市場主體總戶數的27.14%,同比提升7.7個百分點。
“全鏈條”服務覆蓋市場主體全生長周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輕裝上陣”“修煉內功”……一季度,在總量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結構更趨優化,經濟“細胞”的活力與實力齊升。
新登記市場主體結構更優
5月8日上午,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武漢市民劉濤辦理了企業登記注冊業務,主營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在線能源計量技術研發等業務的武漢市千里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于當日上午正式“誕生”。越來越多的科技型企業在湖北誕生,折射出我省新登記企業行業結構更優、“新意”更足。
從行業看,一季度我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登記企業同比增長30.07%,科研信息化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科研和技術服務業共新登記1.51萬戶,制造業0.65萬戶。
從市場主體結構上看,一季度全省新登記企業11.26萬戶,較上年底增長4.98%,占新登記市場主體總戶數近三成,較上年全年平均水平提升近1.5個百分點。其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新登記企業占本行業新登記市場主體總數78.35%,科技型市場主體質量較優。
從區域上看,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力效能明顯――武漢都市圈新登記市場主體占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的35.8%;襄陽都市圈、宜荊荊都市圈占比均超20%。武漢、宜昌、黃石、荊門等地新登記企業占比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均超30%。
“最小細胞”減負又“增氧”
個體工商戶是國民經濟的“最小細胞”,也是城市“煙火氣”的象征,在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最小細胞”搖身一變成為企業,既容易獲得相關政策支持,在經營領域、商業信用、品牌效應、吸引投資等方面也更具優勢。
5月9日,漢川市千鶴莉達服裝加工廠車間內,工人們正趕制今夏訂單――一批防曬服和裙裝。今年2月底,當地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上門科普“個轉企”優惠政策,當了7年個體戶的“千鶴”老板何承春得知轉為企業后稅收負擔不增、金融政策更好,他當即決定辦理“個轉企”。“升級”后,何承春獲得感滿滿:今年4月,當地農商行向他發放了一筆30萬元貸款,預計今年還能申貸100萬元。目前,他已著手更新設備、擴招員工。
何承春迎來事業新“春”,離不開孝感市深挖有潛力有發展的個體工商戶,建立健全“個轉企”培育庫,探索轉企后許可證直轉機制,今年來,該市共實現“個轉企”1986 戶。
今年4月,我省發布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若干措施“35條”,頂格實施“六稅兩費”減免;為個體工商戶提供額度不超過30萬元、期限不超過3年的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一系列措施精準幫助個體工商戶“減負”“輸氧”。
更多主體“萌芽”“復蘇”
市場“火”了,市場主體“活”了。今年一季度,我省市場主體退出比例處于往年低位。今年以來,全省注銷、吊銷市場主體占新登記市場主體比例為28.54%,遠低于往年一般水平,湖北企業開辦、生長的勢頭良好。
歇業滿一年,今年3月3日,利川品界生活科技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又“開張”了。去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品界”法定代表人吳錦鳳于2022年3月3日辦理歇業,成為該《條例》實施后全省第一批歇業企業。
隨著市場經濟復蘇,一批像“品界”這樣的企業終止歇業,開啟發展新篇。省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介紹,歇業期限屆滿前,企業可以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公示終止歇業,隨時恢復經營。
有人“再啟程”也有人“新起步”。今年3月,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技術專業大一學生黃知行,在學校的“創業直通車”活動現場收到了審批部門送來的營業執照,正式成立創業公司。
今年,省市場監管局、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人社廳聯手市、區相關部門,將把“創業直通車”開進更多武漢高校,培育市場主體“新苗”,精準為創業者送服務、送政策。
一季度
全省新登記企業
占新登記市場主體總戶數的
27.14%
同比提升7.7個百分點
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新登記企業
占本行業
新登記市場主體總數
78.35%
武漢、宜昌、黃石、荊門等地
新登記企業
占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
總比均超30%
全省企業活躍度
保持平穩態勢
1月―3月均在
74.70%以上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