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試驗結果顯示:30款食品塑料包裝產品均達標
本報哈爾濱訊(記者劉傳江)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對食品塑料包裝產品(食品保鮮膜、食品保鮮袋、食品密封袋)進行了比較試驗,30款樣品均符合國家標準。
據悉,食品塑料包裝具有防水、防潮、避光、耐熱、隔絕空氣、熱封性好等優點,可以保護食品不受外界污染,保持食品本身的水分、色澤、氣味、新鮮度等品質特性不發生改變,但也存在可能超標的化學溶劑殘留污染食品的風險。哈爾濱市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調查發現,很多家庭經常多次重復使用軟塑料食品袋儲存食品,有的家庭經常把塑料袋翻過來用于盛裝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此次比較試驗的30款樣品包括保鮮膜9款、保鮮袋15款、密封袋6款,檢測項目包括阻隔性能、總遷移量、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指標等。結果顯示,30款樣品的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指標解讀
阻隔性能
食品包裝對阻隔性能的要求通常為既要有氧氣阻隔性又要有水蒸氣阻隔性。大氣中的氧能夠透過塑料包裝進入到食品中,其中的油脂發生氧化而生成的過氧化物,不但使食品失去本身的價值,而且會變質產生有毒物質,還會使食品中的維生素和多種氨基酸失效。因此,包裝材料的透氧性能是包裝性能好壞的決定性因素。
總遷移量
總遷移量是指將食品包裝材料按照一定時長浸泡在水、模擬醋、模擬酒、模擬油等模擬物后,將浸泡液蒸干所得的所有不揮發性物質的總量。當殘渣進入人體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殘渣還會直接影響食品的色、香、味等食用質量,遷移出的殘渣越多,說明使用危險系數就越高。
高錳酸鉀消耗量
食品包裝材料可能含有一些對人體有毒有害的成分,比如油料、樹脂、顏料、增塑劑、稀釋劑及其他助劑。如果這些成分含量過高,就會污染食品,進而被人體攝入。長時間攝入這類物質,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高錳酸鉀消耗量的測定,可以看出包裝材料中含有的這些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是多少,是不是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重金屬
塑料食品包裝材料本身以及所使用的助劑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特別是包裝印刷所使用的油墨、復合塑料食品包裝產品使用的粘膠劑中通常都含有鉛。如使用不當,會增加鉛的攝入量,危害人體的健康。
消費提醒
首選PE標志產品
哈爾濱市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提醒消費者,查看產品包裝有沒有說明由聚乙烯(PE)制成,保鮮膜或塑料制品的外包裝上是否寫有“PE”“不含有PVC”或“可用于微波爐加熱”這樣的標志。盡量避免購買有PVC或沒有寫材質的產品。如有PE標志,應作為首選。以保鮮膜為例,最簡單的鑒別方法就是“一看、二摸、三火燒”。首先,購買保鮮膜時,要看包裝上的說明,正規廠家生產的保鮮膜,外盒上都會注明保鮮膜的材質。其次是手摸,安全材料制成的保鮮膜,彈性很好,貼在食品、碗口上又緊又薄,不易破斷,而PVC保鮮膜摸上去手感偏厚、彈性較差。再次是火燒,PVC不容易點燃,燃燒時有一股刺鼻的塑料臭味,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則很容易燃燒,邊燒邊滴落,散發出類似蠟燭的氣味。
不要選擇加涂、鍍層工藝的產品,打開包裝后,產品應無特殊氣味,表面平整、顏色均勻,無明顯雜質、黑點或污漬。
注意產品的使用方法和適用范圍,警示標識和警示語。未標注可以微波爐加熱的,不要使用微波爐加熱。特別是有的塑料包裝產品不適宜裝含油、酸性的食物。避免反復和長時間使用塑料復合膜袋盛裝食品,高溫使用的耐蒸煮袋盡量減少在高溫下的加熱時間。 (劉傳江)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